2024年10月24日,成都市召开产业园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部署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重点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这一年,四川都江堰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紧扣行动方向、狠抓部署落实,以打造国内领先适旅特色产业承载地为目标,聚力建设“天府珍水产业集聚区”“绿色制造产业片区”,凝心拼经济、实干抓建设,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工业经济呈强劲回升态势。
一年来,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50亿元,同比增长12.6%;上报固定资产投资18.7亿元;实现社消零总额14.4亿元,同比增长19.5%。
回溯发展历史,2006年2月,经开区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产业集中度持续上升,园区管理效能和专业服务水准不断提升,工业企业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坚实的发展支撑。截至目前,已入驻各类企业8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19家,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元。
如今走进经开区,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天府珍水”产业园核心区的蓬勃生机。在农夫山泉四川青城山饮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全自动无菌灌装生产线高速运转,无菌碳酸线精准作业,多道全自动视觉监控设备实时把控品质,吹灌旋一体式设计尽显现代化生产的科技感与高效性,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行业领先的生产的基本工艺水平。
“正因为‘天府珍水’,我们才与都江堰结下不解之缘。”农夫山泉四川青城山饮料有限公司制造负责人吴仕杰表示,与都江堰市牵手,是基于农夫山泉对都江堰市山泉水源地长达6年的水质检测结果所验证出的信赖。农夫山泉拥有世界先进的饮用水生产线无菌标准的高速无菌灌装设备,依托农夫山泉领先的装备水平、制造能力、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就希望把来自世界遗产地的“天府珍水”“搬运”到全国各地,给消费者带去健康。“接下来,我们将秉承‘深化共识、携手并进、共谋发展’的理念,有力推进都江堰市‘天府珍水’生态价值转化示范片区建设,推动以链主企业为核心的绿色餐饮产业生态圈起势建设,打造水生态价值多元转化和工旅融合的全国典范。”
以农夫山泉为代表的“天府珍水”产业,正成为经开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领头雁”,持续推动园区产业能级跃升。与此同时,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也在加速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不断焕发新活力。一年来,齐力科技等40家企业成功申报(复审)国家级、省专精特新企业;渝拓橡塑公司等18家企业成功申报省市企业技术中心;都钢钢铁成功申报智能工厂;拉法基水泥、长峰钢铁等企业成功申报数字化车间改造……园区构建起坚实的绿色工业发展赛道,为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化的经济深层次地融合、助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立足自身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与发展优势,经开区正围绕绿色食品(饮料)、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建材)、新能源四大主攻产业,加速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以“特色”筑优势,以“集聚”强动能,持续书写高水平发展的新篇章。
土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如何让低效用地“活”起来,为高水平发展腾出空间?经开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2025年,园区以低效用地二次开发为突破口,通过“腾笼换鸟”推动产业升级,一批旧厂房、旧地块焕发新生,成为承载新质生产力的“新沃土”。
成都青城集团有限公司的扩容升级,正是园区低效用地盘活的生动案例。因发展规模扩大,企业急需拓展生产空间,在经开区的全力支持下,青城集团于原有厂区附近投资建设下属子公司四川炬能绿材科技有限公司。该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一期工程已于今年上半年顺利投产,待项目整体建成后,预计每年产值将突破10亿元,实现企业未来的发展与园区提质的“双赢”。
同样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中实现“涅槃”的,还有原成都龙亿兴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顺应市场趋势,企业果断从传统机械制造领域转型,投身高速智能波纹纸板生产赛道。目前,该转型项目已竣工投产,新配备高速智能波纹纸板生产线万元。据企业负责的人介绍,待项目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后,年均收益有望达到6亿元,成功实现从“老制造”到“新智造”的跨越。
在经开区,这样的转型故事还有很多。成都华科阀门、金乙环保已正式投产,重庆桥装、海伦丹能源装备项目正有条不紊推进报规报建,川星精酿啤酒等项目正在启动供地流程……一片片曾经的低效用地,正蜕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载体”,涌动着干事创业的蓬勃生机。
“低效用地盘活不是简单的‘腾退’,而是要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四川都江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雷猛表示,为扎实推进这项工作,园区专门成立用地专班与招商引资专班,建立低效用地、低效厂房数据库,通过“一块一档”“一企一策”的精准施策,确保土地资源快速盘活、高效利用。不仅深入推动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还结合企业用地需求,梳理确定“2+4+N”宗、总规模约600亩的低效工业用地攻坚目标,以明确目标倒逼工作落实。还创新采用“吹哨报到”部门协同工作模式,联合公检法司及经科信、规自等市级部门,开展“解剖麻雀”式细致分析。针对每宗地块的真实的情况,量身制定“一地一策”方案,确保盘活工作有序推进。
一年来,经开区已成功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宗,共计65亩,同时盘活闲置厂房约26.2亩。依托这些盘活的土地资源,园区成功引进重庆鳗领、北京卓瑞盈等8个优质项目,总投资达38亿元。这些项目投产后,预计将新增产值2.8亿元、税收2200万元,真正的完成了土地资源“即腾即用”“低效变高效”的转变。下一步,经开区将继续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不停地改进革新土地二次开发模式,持续盘活低效闲置土地,倒逼传统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新质生产力项目提供充足承载空间,让“沉睡”的土地真正成为推动高水平发展的“活资产”。
项目是发展的“源头活水”,服务是保障的“暖心底色”。2025年,经开区坚持“招引”与“服务”并举,以精准招商汇聚发展势能,以优质服务解决企业难题,推动园区发展动能持续迸发。一年来,新招引落地项目67个,成功签约重点项目16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00%;项目总投资达7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97.5%,招商引资质效实现“双超额”,为园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招引新项目的同时,经开区也注重培育本土“龙头”。园区紧盯重点企业,大力培育农夫山泉等“镇园之宝”,后续还将围绕矿泉水、猕猴桃等特色产品的研发生产,持续为企业赋能,充分的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天府珍水”产业集聚成势,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产业集群效应。
如今的经开区,项目建设热潮涌动,公司制作干劲十足。山东大树特膳食品、京宴新型食品机械、纽赛特机器人等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陕西瑞欣、成都华科阀门等4个项目已顺利竣工投产,春盛药业、光合食品等企业开足马力赶制订单……
“企业安心发展,我们用心服务。”这是经开区对入园企业的承诺,也是园区服务工作的真实写照。“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们,我们肯定全力帮你们解决。”“已收到贵公司反馈的问题,我们将尽快推进解决。”每天,这样的对话在线上线下不断进行,为公司可以提供全方位服务,已成为经开区“进解优促”工作的常态。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全方位的服务保障,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搞生产、谋发展。”四川都江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马珍表示,为切实做好客户服务,经开区持续落实园区班子包保项目工作机制,组建“进解优促”服务攻坚专班,实现规上、规下企业全覆盖精准对接。工作人员定期深入公司制作一线,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沟通,仔细地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遇到的难题,精准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得益于这套高效的服务机制,许多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快速解决。此前,长峰钢铁在复工前面临用电、融资、设备检修等多重难题,服务专班得知情况后,立即协调有关部门,逐项破解难题,推动企业于今年3月顺利复工复产,目前企业产值已达15亿元;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园区积极搭建对接平台,帮企业成功融资超15亿元;累计为企业解决、电力线余个,用实际行动为公司发展保驾护航。
下一步,园区将持续深化“进解优促”服务攻坚,助力元气森林等重点企业挖潜增量,搭建供需平台帮企业拓展市场,推动公司参与雅江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培育57家中小企业力争年内14家以上实现“小升规”;强化项目促建达产攻坚,推动总投资90亿元的15个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加快“天府珍水”产业基地等项目入库纳统,保障34个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推动竣工项目投产达效;强化产业招引提能攻坚,编制四大主攻产业图谱开展靶向招商,创新“经开区+专业公司”联合招商模式,力争年度招引亿元以上项目超15个,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年内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00亩以上。
以“立园满园”为抓手,以产业升级为核心,四川都江堰经开区正以昂扬的姿态,在高水平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努力为都江堰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更多园区力量。(黄代凤,供稿:都江堰经开区)
新闻热线电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广告招商电话 行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