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早就不手扶了!

发布日期:2025-10-16 21:21:26来源:贝博足球app平台浏览次数:

  不久前,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强调:

  农机装备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无人驾驶拖拉机、无级变速重型拖拉机、混合动力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打孔机……近日,在“一拖70年・农机强国路”主题展上,一大批“东方红”产品悉数亮相,立体展现我国在农业机械化领域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

  作为中国农机工业的摇篮,中国一拖的“东方红”品牌,已成为中国农机自主创新的国家名片。从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的诞生,到如今智能农机装备的研发应用,中国一拖不仅见证了中国农机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伟大历程,更持续引领我国农业装备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70年前的10月1日,经主席批示,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破土动工。当第一根地桩在洛阳城郊打下,一段承载着民族工业希望与亿万农民梦想的创新历程就此开启。

  这是一场举国同心的伟大集结。海外归来的专家学子、工业重镇的技术骨干、转战南北的军人干部、朴实无华的农民兄弟,他们带着对“铁牛”无比炽热的渴望,奔向第一拖拉机制造厂。

  创业者们来自五湖四海,身份五花八门,有很多人拿过枪、打过仗、从过政,搞过群众工作,就是没有办过工厂,也没见过拖拉机。1956年,一拖厂党委提出“向科学文化进军”的号召,把学习培训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当时,全厂处处办学习班,学习俄文、拖拉机等知识,置身一拖“大校园”,遍地有读书声。

  一穷二白,挡不住创业的豪情,“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白天,车间里机器轰鸣,奏响争分夺秒的生产交响;夜晚,课堂里灯火闪闪,点亮技术传承的智慧之光。

  靠着这种敢拼敢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1958年7月20日,新中国第一台东方红54型履带拖拉机身披红花彩绸,正式驶下生产线。这标志着中国人结束了不能自主制造拖拉机的历史,奏响了农业机械化时代的序曲。自此,“东方红”唱响在希望的田野上,奔跑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完成了当时全国70%的机耕地作业。

  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是我国第一代大批量生产的拖拉机,开启了“耕地不用牛”的新时代。图为中国一拖农耕博物馆内展示的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

  开拓创新的精神持续引领。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巨大冲击,促使一拖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组织千余人深入15个省106个县调研农民真实需求,在不到两年内,便研制生产出中国第一台8挡“东方红150型”小四轮拖拉机,为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农业经济蒸蒸日上提供了巨大助力,一举带动一拖乃至中国农机工业走出低谷。

  农时耕作,闲时运输,东方红小四轮拖拉机托起了数亿农民的致富梦想。图为中国一拖农耕博物馆内展示的小四轮拖拉机

  1991年10月,东方红LF80—90轮式拖拉机开始小批量生产,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大功率拖拉机技术平台的正式建立,更实现了引进技术国产化率100%的自主知识产权。这一历史性突破,为此后二十多年的中国拖拉机工业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成为今天中国拖拉机的技术源头,让“东方红”在产业链中从始至终保持着引领者的底气和担当。

  通过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并消化吸收再创新,2010年9月28日,中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换挡拖拉机在中国一拖诞生,打破了国际农机巨头在重型拖拉机领域的垄断格局,搭建起中国大轮拖新的升级换代技术平台,迫使国外农机巨头将投放中国市场的同类型产品降价三分之一,将更多实惠惠及于广大农民用户。

  创新的红色血脉,铸造起“东方红”这块“金字招牌”。它不仅印刻在第三套壹元人民币上,更深深烙印在几代中国人的记忆里。

  创新引领,补短锻长。近年来,中国一拖不断加大科学技术创新投入,在补短板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聚焦我国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受制于人的“卡点”,中国一拖自主研发突破了高压共轨、复合传动、柔性制造等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了功率可达760马力的农用柴油机、CVT、混合动力变速器等高性能国产零部件,确保了产业链的安全、自主、可控。

  面对国产大马力智能拖拉机技术空白,技术团队迎难而上,破解了一个个难题。目前,中国一拖智能拖拉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远程启动、换向控制和全天候24小时自动识别、避让各种动态、静态障碍物。直线厘米,被称为农机产业的“中国精度”。

  在我国丘陵山地农机“补短板”提升工程中,面对“无好机用”的难题,中国一拖深入祖国各个丘陵耕作区调研,研制了东方红系列丘陵山地专用拖拉机与动力底盘装备,满足我国黄土丘陵、西南丘陵、闽浙丘陵等作业需求。

  我国上限功率无级变速拖拉机东方红LW4504、首台18公斤级大喂入量多功能谷物收获机YT6668、首台大马力混合动力拖拉机HB2204、首台大马力氢—太阳能动力拖拉机、首台重型橡胶履带拖拉机、全系动力换向拖拉机等先进产品相继破茧而出,吹响了大型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全面国产化替代的号角,用新型工业化赋能农业现代化。

  创新,更要瞄准行业前沿。2018年,中国一拖无人驾驶拖拉机样机研制成功,并根据应用场景逐步优化改进,形成目前技术先进、满足智能应用场景的成熟产品。2024年,中国一拖成为国内首家完成智能农机5G远程驾驶的农机企业,用创新之笔描绘着“驾驶不用人”的新未来。

  2016年,中国一拖自主研制生产了我国第一台线-C无人驾驶拖拉机,随后又发布了东方红1104-C、“超级拖拉机1号”及国内首台5G+氢燃料电动无人驾驶拖拉机,不断实现无人驾驶技术的新突破。图为纯电动无人驾驶拖拉机

  从引进消化国外技术实现机电液一体化突破,到如今实现新能源农用动力、动力换挡传动、无级变速传动技术变革;从技术引进的“跟跑者”成为自主创新的“并跑者”,实现“有机可用”“有机好用”“有机智用”三级跨越,70年来,中国一拖走出了一条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护航国家粮食安全的自立自强之路。

  如今,中国一拖已构建了涵盖拖拉机、收获机械、机具等整机产品,以及柴油机、传动系、驾驶室、铸锻件、车桥等核心零部件的完整农业装备产业链体系。

  与此同时,作为我国农机装备的国家队,高端农机产业链的“链长”,中国一拖也在不断强化“链长”核心引领,致力构建共生共赢的生态系统,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目前,中国一拖已建立起统一数据平台,通过集约化订单协同调度核心供应商动态响应需求;联合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攻关,持续孵化创新项目;积极对接政府、协会,通过政策鼓励与绿色供应链标准引导产业方向;通过产业协会推动标准落地、组织产需对接,促进生态协作规范化等。

  从面向小农制造“铁疙瘩”到构建起规模化、全链条的现代农机产业,从“耕地不用牛”到“云上管农田”,中国一拖已累计向社会提供近400万台拖拉机和360万台非道路柴油机,累计支撑80多家供应商获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中国一拖智创空间,参观者可在智能驾驶舱中体验远程作业,智能舱内实时同步拖拉机的作业姿态、田间环境,与田间拖拉机形成“双端联动”;

  智慧大屏上,实时显示着来自不同农场的“动态数据流”,土壤传感器、农机作业传感器、无人机遥感等多类设备的数据,通过协同农业数据中成清洗与整合,实现“田间数据全感知”……

  近日,在第四届“金扁担”农业现代化论坛及配套活动中,中国一拖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智能农业装备及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呈现其“从田间到云端、从装备到服务”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始终心系“三农”工作,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近年来,面对数字化转型新挑战,作为传统农机行业的中国一拖积极拥抱变化,大力推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不断的提高高端制造能力。

  新建柴油机核心零部件加工与装配生产线万台的自动化、信息化及智能化生产,升级柴油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装配线,拥有中国农机行业领先的柴油机智能制造能力和完整的核心自动检验测试体系;

  新建大轮拖动力输出总成装配的柔性兼自动化装配线,满足动力输出总成多品种机型的混线生产;

  “东方红”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在动力换挡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驾驶收获机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多款大田农业机器人,与“东方红”高端机具组合成为矩阵化的耕整机器人、播种机器人与植保机器人产品,“平行驾驶”“多机协同”“自动补给”等多项智能化技术从这里走出,实际做到了“耕—种—管—收—储—运”各环节要素实时采集,作业处方精准分析,智能装备自主作业。